高質量發展意味著什么,我們怎么干?
發布時間:
2022-03-31
——五論如何貫徹落實集團公司2022年干部大會精神,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本報評論員
在集團公司2022年干部大會上,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首席運營官菅東元代表公司經理班子所做的題為《堅持穩中求進 聚力改革創新 為集團公司持續健康發展而努力奮斗》的工作報告,在認真分析和研判當前公司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時強調指出:“以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聚焦核心能力建設為主線,立足既有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實現公司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市場布局更加合理、組織管理更加高效、競爭能力更加突出,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和股東價值的持續提升”。
如何實現“四個更加”是最終實現公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和股東價值持續提升”的行動路徑和終極目標。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歷史性論斷,也是中國千千萬萬實體經濟能否實現長期穩定生存與發展的焦點話題。
那么,高質量發展究竟意味著什么?
高質量發展意味著更加注重創新發展??萍歼M步與管理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是實現產業結構更優化的不二選擇和必由之路。因此,我們要圍繞“戰略引領、風險管控、專業服務”,主動適應集團管控模式的轉變,努力打造賦能型總部,面向基層,服務一線,創建新機制,強化資源合理配置。
高質量發展意味著“新消費”成為經濟轉型的驅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隨著廣大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品質、質量要求的明顯提升,推進了個性化消費市場不斷升溫,消費結構正在向高端化、個性化、差異化轉型升級,完全市場細分趨勢愈演愈烈,倒逼我們在酒店、餐飲服務、物業管理、商業地產甚至職業技能和學前教育等相關領域需要不斷增強經營服務理念,積極引入定置化服務和差異化競爭,進一步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市場驅動力。
高質量發展意味著經濟發展更均衡。從公司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盡管當前公司整體經濟發展相對穩定,但各業務板塊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存在。如何創新商業模式,實現各業務板塊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優勢互補更加協調是推進公司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措施路徑。
高質量發展意味著發展速度將由高速增長變為中高速增長。發展的難度更大,要求更高,市場競爭更激烈。特別是像我們公司一些市場準入門檻低或完全市場化的業務板塊更需要在差異化、特色化、精益化、個性化服務上深耕細作、精益求精,站穩區域市場主動權和話語權,牢記“以誠為本、以信立業”公司核心價值觀,用滿意+驚喜的服務品質搶得先機、贏得未來。
高質量發展意味著高質量的供給、高質量的需求、高質量的配置、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高質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質量的發展效率和效果。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比信心、比耐力、比實力的接力賽,不確定因素復雜多變,注定不會一帆風順、一馬平川,需要我們增強耐力,堅定必勝信心和勇氣爬坡過坎、攻堅克難。需要我們始終堅持底線思維,不斷化解發展進程中長期積累的風險和發展征途上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和更加有利條件,助力公司基業長青健康發展。
高質量發展我們怎樣干?
一是要強化“把握趨勢謀大事”的前瞻意識,樹牢“放眼全局謀一域”的大局意識,保持“堅守底線謀發展”的憂患意識。以思想“破冰”引領行動“突圍”,用敢闖敢試的“亮劍”精神,“真槍實彈”演繹一場“高質量發展興業公司怎么辦?我們怎樣干?”大討論,要給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各分子公司“一把手”打一針“興奮劑”、開一劑警醒和清醒的“苦口良藥”。
二是要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公司中高層領導干部要從坐而論道的“設想和設局”中走出來,打開思想“總閥門”,自我加壓、奮起直追,充分激活公司各級干部致力于高質量發展的“神經末梢”,以知不足、不知足的行動自覺,將高質量發展這個“趕考題”作為公司新一輪發展的必答題和搶答題。
三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壓實工作責任,找準制約阻礙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和瓶頸。各級領導干部要有坐不住的使命感、危機感和刺痛感,捫心自問“別人能行我為什么不行?”、“別人優秀我差在哪里?”、“別人還在努力我該怎么辦?”,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思想上來一次“大碰撞”,行動上來一次“大跳躍”,通過大開思想“閘門”釋放出激情澎湃的行動力量,在“頭腦風暴”中激發靈感,在“集結號”中重整行裝再出發,實現公司“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小中生大”,匯聚發展“新合力”,凝結發展“新動能”,為實現公司高質量發展再續新篇章而努力奮斗。